照片來源:網路
在禮俗中又分為『親家帖』及『母舅帖』十二版帖(丈人帖、母舅帖):新郎對未來的岳父母及舅父母不可用一般喜帖,依禮須親自呈送「十二版帖」邀請,以示尊重。
禮儀上,以男方主婚人之立場為之,娶為姻,嫁為婚,娶媳者自稱「姻弟」,「姻弟室」稱對方親家為「婚兄」(婚翁)「婚嫂」(婚母,簡稱夫人)
坊間的“十二版帖”為一寬約20公分長約60公分的紅紙黑字摺帖,一正一反地摺成十二摺。
十二版帖所用之對象,一般為新娘之父母(婚翁伉儷)、祖父母(婚太翁伉儷)、外公外婆(婚外太翁伉儷)、新郎的舅舅、舅母(舅兄弟伉儷)等。
以台灣北部的婚嫁禮俗,
訂婚時女方就已宴客;所以,新娘就必須在訂婚前親自把『母舅帖』
送到舅舅家中,誠邀舅舅來參加訂婚喜宴!
但是新郎就還不必親送『母舅帖』,新郎『母舅帖』是在結婚前親送的!
若是台灣中南東部的婚嫁習俗,
訂婚宴只有少少的3~6桌,女方並沒大肆宴客,
女方大肆宴客的時候是在結婚後三天內,俗稱『歸寧喜宴』
所以,在台灣中南東部男女雙方的『母舅帖』!
都是在結婚前親自把「母舅帖」送到舅舅家中,
誠邀舅舅們來參加『結婚喜宴』或『歸寧喜宴』的!
而『親家帖』為男女雙方邀請對方親家、親家母及其至親來參加喜宴的
正式請帖!
以上兩種“十二版帖”目前傳統嫁娶仍在使用,甚至婚紗門市也都會附
贈在十二禮禮盒當中!
母舅帖
1.左邊有雙喜字,中央有個“大”字,大字下面左邊有“懿範”,右邊有
“德望”字樣。
2.再下面有“府”字,在府字上面空格填上舅舅的姓
3.府字以下又空一大格,接著有“尊舅嫂”字樣;尊舅嫂樣與府字中間空格
填上舅母的名字
4.再下面左邊有“妗太孺人粧次”,右邊有“舅老大人閣下”字樣,這中
間不須再填寫!
5.內頁部份,有跟信封一樣的字樣,不同的是,在“妗”字以下空格要加填
舅媽的名字
親家帖
1.中央有個“大”字,大字下面左邊有“懿範”,右邊有
“德望”字樣。
2.再下面有“府”字,在府字上面空格填上丈人的姓
3.府字以下又空一大格,接著左邊有“尊婚母”字樣;尊婚母字樣以下會
在有一大空格,接著有“太孺人”字樣;再下面又一大空格,然後又有
“粧次”字樣:在“尊婚母”與“太孺人”字樣間,填上丈母娘的名字。
4.府字以下又空一大格,接著右邊有“尊婚翁大人閣下”字樣;
在“尊婚翁大人閣下”字樣正上方填上丈人的名字
5.內頁部份與信封相同內容比照填上即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