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綠攝影像工作室)
有別於一般攝影棚多由公寓翻修,《綠攝影像》佇立在內湖區洲子街的商務大樓內,推開大門首先印入眼簾的就是眾多的作品牆,在往裡面看是一大片落地窗,整體氛圍與其說是攝影棚,反倒更像是散發文藝氣息的展演空間,而《綠攝影像》的靈魂人物 – 創辦人 武少正坐在大理石長型桌上與我們打聲招呼,而我還在被這碩大的攝影棚美到震撼……
(綠攝影像工作室)
品牌樹立
在設定訪綱前,透過網路上的初次認知,我對於《綠攝影像》的感覺就是他們不單是工作室而已,更是一個有完整意象的「品牌」,所以如何塑造這樣的形象當然是我最好奇的一部分,而武少謙虛的說,其實自己還不認為目前《綠攝》已經達到知名品牌的階段,但是將工作室從原本的巷弄搬到內湖商業區,卻是一個明確轉型的開始。
他舉出巷弄、街道、城市都有所謂的既定印象,而常見的品牌旗艦店都是獨立在大道上,讓人從外觀視覺到內部的感受,都是感到舒適氣派的,所以工作室的地點及裝潢也就像品牌的門面一樣重要。
(武少與太太的婚紗照)
投資未來
許多人覺得他很勇敢,畢竟這裡的租金成本的確不少,但受到太太的影響,讓他認為投資未來是必要的,而非只看到眼前的利益,所以他們以能力所及的方式去改變,要讓大家看到《綠攝影像》正在做不同格局的事。
但武少也指出,在現在一切都講求CP值跟小確幸的社會氛圍裡,除了一切成本都比以前提高許多外,另一部份更重要的是,想改變專業價值與價格兩者之間的負循環,改變不是抱怨他人、抱怨政府、抱怨消費者,而是從自己開始做起。
(武少工作側拍)
團隊文化
而品牌除了外表的樣貌(工作室的呈現),更需要內部文化去支撐,武少說《綠攝影像》團隊出品的照片必須要有質感與其他附加價值,從接待到拍攝、挑片,都要讓新人在整個消費體驗上是舒適自在的。
但「質感」兩字說起來很簡單,要如何讓一般人也能感受到,前置作業就十分重要,在配色、結構、場景選擇、服搭細節都要呈現出屬於綠攝的品味,透過層次堆疊成就出質感作品,當這些理性技術層面都達成時,更必須能捕捉到新人感性的各種情緒,讓照片看得出個性,這也是武少對旗下攝影師最重視的要求。
(綠攝影像團隊)
帶人帶心
武少也表示,做品牌不是他自己投入就好,也要讓團隊能有一起往前衝的動力,所以即使婚攝屬於人力高度密集產業,但為了提供一個更好的環境,他也決定在公司轉型品牌經營之際,一併更改相關規定,以符合勞基法規範的所有內容,讓大家都能享受到更多的福利。
這對業界來說是一個大突破,但他看的是5年、10年後的《綠攝影像》,武少坦言「帶人帶心」對他來說比拍照還困難,除了邊做邊學,更需要時常換位思考,畢竟自己也曾當過10年別人的員工,要讓員工覺得付出與回饋是符合比例的,不讓他們感到委屈,除了提供良好的環境,也要能對公司有願景、有共同信念,這樣大家才能一起走的更遠更高。
「成就是什麼呢?我想是自己在這行業夠堅持。」
這樣將經營團隊形容的簡單,但當執行力與理想抗衡時,他笑說自己仍是個過度理想化的人,他提到一位很欽佩的藝術家(他是這麼稱呼這位旅外廚師的)- 江振誠,「即使他現在已經光環滿身,能透過企業化經營的方式量化出許多數據,但回到料理這塊,他又可以非常專注的投入一些實驗性質的元素,一直不斷創新。」武少如此說道,而他也認為自己即使已拍過三千多對新人,但過程中仍能時刻提醒自己拿起相機的初心。
(武少工作側拍)
「透過拍攝與人互動,這對我來說是很自然放鬆的事。」
當年19歲的武少,理想是進入奧美廣告擔任平面設計,但由於門檻條件不符,所以開始嘗試各類別工作,第一份工作便是應徵婚紗店美編,但後來卻被派去擔任攝助,對年輕的他來說一切都感到特別新鮮,所以更決心投入成為攝影師。
之後武少便開始投資自己,先預支公司薪水買下當時的Pentax645N,從助理晉升攝影師花了一年十個月,過程除了累積經驗也靠天份及興趣支撐著,擔任助理後期已經能自己set好許多東西,攝影師只需按下快門就行,所以當他能獨立拍攝第一對新人時,一點也不覺得緊張,反倒認為十分有趣好玩,而且格外有成就感。
「新人時常會用很浮誇的字眼去稱讚作品,雖然現在對於新人的反饋能比較跳脫成就感的框架,也就是不會新人喜歡我才會很高興,我自己會很清楚我在你身上發掘了什麼,透過影像去跟人交流,這份初衷始終是存在的。」
(武少工作花絮)
也因為武少是個喜歡跟人互動的攝影師,所以《綠攝影像》在前幾年就推出業界獨有的「小蜜月」婚紗攝影,是由一台五星級露營車「夢想號」所延伸的小旅行,透過2~3天的台灣秘境之旅,讓工作人員跟新人有更多時間的相處,透過景點、陽光的調配,即使是較含蓄的新人,在旅行中也能更加放鬆地表達情緒與肢體,所以時常還沒拿到照片,新人就覺得一切物超所值。
今年是《綠攝影像》成立的第七年,武少說,如果持續有在進步,那每年回頭看過去的作品,都能發現畫面裡有許多細節可以做得更加到位,而今年對團隊的要求,就是將拍婚紗這件事去詮釋更多不同面向的愛,而非單往理性的技術層面去鑽研而已。
(武少工作側拍)
「我不照順序教,這樣徒弟才能青出於藍。」
在採訪時就能感受到武少的跳耀性思考模式,團隊的人也時常提醒他這點,可是他認為自己若按表操課的傳授技巧,那徒弟永遠超越不了他,而武少也是一位非常大器的老師,他笑說自己曾與團隊中的攝影師Jerry一起投WPPI(Wedding and Portrait Photographers International)國際攝影比賽,當知道Jerry得到第二及第三名的殊榮時,簡直比自己得獎還開心,「為自己成就而努力的啟發勝過一切單方面的給予」。
「當你的價值超過價格,別人就不會去執著費用的高低。」
對自我的要求則是,即使拍過三千多對新人,每一對新人當中都必須至少要有一個點跟別人不一樣,即使是同一地點,也要讓照片看得出獨特性,時刻提醒不要很僵化的思考作品這件事,希望新人收到照片時都能獲得更多的驚喜,這也是武少在這行業中最根本的態度。
而他也曾跳脫自己的位置去思考,「如果我是新人,我願不願意給武少這位攝影師來拍我的婚紗照呢?我想了一切的對話與拍攝流程,我是非常願意給自己拍的。」–武少自信的說道。
把對新人的祝福放進作品裡
「我沒有宏大的目標想著未來會怎樣,但或許是性格導致吧!我就想做些與別人不一樣的事,不想要自己的作品太侷限而被困住,希望能拍什麼就像什麼,而不是只會拍婚紗而已,所以我不知道如何去界定風格,但如果說我拍婚紗是怎樣的,我想就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前輩所說的:『這攝影師有把對新人的祝福放進作品裡』,被自己的偶像這樣稱讚,當下真的十分開心。」- 武少說。
雖然現在的市場環境,讓攝影師們越來越辛苦,不只要拍照修圖,還要能接單、行銷,甚至是帶領團隊,在外界來看武少已是一位十分成功且備受尊崇的攝影師,但透過專訪的過程讓我們發現,原來成功並不是到達一個高點,而是不斷的開拓與其他人不一樣的路,持續往卓越的路上邁進,那所有的掌聲與成就自然會跟隨著。
採訪撰文:Ashley / 圖片提供:綠攝影像